曲少建委员:
您提出的关于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”的提案收悉。现答复如下:
“双减”工作是党中央关心、群众关切、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。我县严格落实“双减”政策和“五项管理”制度,坚持五育并举,切实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。
一、坚持顶层设计,确定基本思路。我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结合安平教育实际,确立了“试点先行、特色引领、全面铺开”的总思路,将“双减”工作同五项管理、教学改革、课后服务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结合起来,让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得到有效缓解,筑牢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根基,被衡水日报等媒体以《课堂更高效 服务更暖心--探访安平“双减”政策落地后的教育之变》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。“双减”微短剧《家减之路》被河北学习强国平台推广。
二、打造高效课堂,确保“减负增效”。为提高育人的质量,进一步完善了作业管理制度,以“压总量、控时间、调结构、提质量”作为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,教育局深入各学校进行有效指导,确保了政策落地和作业质量提高。组织开展了“基础教育优质课”遴选工作,激发教师投身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同时把已有的课堂教学、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,向全县进行宣传展示、推广应用、转化落地。如安平县第二中学小学部创新采用“一三六”教学模式,让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,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。
三、完善课后托管,引入“源头活水”。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学校全部实现了课后服务“城乡全覆盖、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”。各学校创新开展了“课内作业+体育锻炼+一校一品+特色社团”的课后服务活动,以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替代以往的单纯书面作业学习活动,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涵盖了体育、文艺、科普、劳动、阅读类等方面,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。我县特招聘了36名音体美教师,并在各中心校实行音体美教师走教制,确保学生享受到多种课后托管服务。同时,以文化馆专业人员、各类协会会员为主体,同时还吸纳了全县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符合条件、有教学资质的人员组成了课后服务志愿者团队,涉及太极拳、国画、足球、烙画等14个类别,有效缓解了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。为提升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,2021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发放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30万元,2022年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154.8万元纳入年度预算,继续保障义务教育课后托管服务。
四、规范校外培训,减轻家长负担。由政府牵头,教育局、公安局、市场监管局、消防大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,取缔无证无照机构18所,停办无证有照机构21所,并且将所有证照不齐机构全部列入黑名单,通过河北新闻网、衡水教育网等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布,形成了常态化监管机制,保护了家长和学生合法权益。不断加大对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,进行消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治理,推进学科类机构注销、转型、“民改非”办理手续进程。联合执法组还对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工作进行了常态化督查,重点从消防、食品安全、交通等方面进行了治理,今年疫情期间,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均按照要求停止了线下教学,全面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安全。
下一步,我县将继续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机制,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:
一、探索建立课后延时服务长效保障机制。一是合理调配教师资源。每班设置课后服务专职教师,与课任老师紧密衔接,形成高效课堂的有益补充。对于在编教师任职课后服务,实行弹性上班制或者给予补助。二是招聘社会师资力量。面向社会人员中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,进行校园招聘或社会招聘,签订劳务派遣合同。缓解课后延时服务师资问题。三是公益讲堂进校园。动员社会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员,开展志愿者服务培训,深入开展校园心里教育或者国学教育、红色教育、法律教育等课后服务活动,开展公益讲堂,打造孩子健康阳光的品行品德,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。
二、开展校内午托。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学校,全面开展午托服务,减少家长和孩子的路途劳顿,确保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沛的精神动力。
三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。通过建立“黑白名单”等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监管。市监、教育、消防等相关部门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、管理混乱等问题的机构,营造风清气正、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环境。引导艺术类培训机构在规范的范围内开展非学科课程,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兴趣特长提供服务,如提供体育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科技等个性化资源,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,满足学生和家长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发展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