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龙店镇按照 “以党建工作为引领、‘一二三一’工程为支撑,生态环保为推手,法治建设为保障”的工作思路,围绕“三农问题”精准发力,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深入推进“美丽龙店”建设。现将工作谋划情况汇报如下:
一、夯实党建基础,引领乡村振兴
1、抓住关键少数,基层党建网络化。着力解决党务工作人力资源少、基层党建标准规范性差、党组织和党员管理维度少等问题,2019年积极构建“镇党委—包村工作组—村党组织—党小组”党员四级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,为农村党员及广大农民搭建传播先进思想、化解基层矛盾、提升农民素质的平台。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时,让开展民主议事、宣传党的政策、讨论生产发展、关心村情民事成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主旋律。通过网格化管理,凝聚群众,弘扬正气,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。形成“务实、诚信、尚学、向善”的价值新理念。
2、开展主题宣讲,提振精神鼓士气。针对部分贫困户物质上滋生的一些“等靠要”思想,将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为“治心”的突破口,坚持把物质脱贫、精神脱贫、文化脱贫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。立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思想再教育,解决一些农民群众价值观、荣辱观扭曲的问题,七一期间,广泛开展“脱贫路上知党恩、感党恩,除陋习、树新风”宣讲活动,组织广大农民把树立文明新风、增强扶贫脱贫政策知晓率,紧紧融于宣讲活动之中,通过现身说法,不断加强自我教育,广大农民勤劳致富、人人争先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。
二、实施“一二三一”工程,支撑乡村振兴
1、围绕“一个”深改课题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。按照“抓两头、带中间”工作思路,以生态枣园、食用菌种植、黏玉米加工“三驾马车”为引领,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通过整合闲置资产、盘活土资源、申请扶持资金等方式,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,因地制宜逐村确定集体经济增收渠道,利用农业农村、发改、扶贫、农田水利等项目资源和政策,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。特别是要引导贫困村用好每年2万元的扶贫资金,促进集体经济发展。到2020年,争取村级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50%,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。
2、打造“两个”中心,提升民众幸福指数。一是打造休闲游乐中心。该项目位于薛庄村,以滑雪滑冰为主,集垂钓、儿童乐园、跑马场、采摘等活动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滑雪场。流转附近村庄土地1500亩,种植红梨,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。一期建设项目包括滑雪、滑冰、垂钓,投资500万元,预计2019年11月投入运营;二期项目包括跑马场、儿童游乐园、采摘等,打造武邑特色冰雪运动品牌。二是打造龙店镇康复中心。镇卫生院与河南“新三板”企业优德公司、全国卫企协医院康复管理分会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作,建设标准化的康复中心,计划10月份投入运营。引进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、神经系统康复治疗工作站、生物反馈治疗仪、痉挛肌低频治疗仪,全自动电脑恒温蜡疗系统、吞咽障碍治疗仪、计算机言语评估及训练系统、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、四肢联动全身功能康复训练器、偏瘫站立训练床、等高端康复设备,并组建7-10人的康复医疗团队,对康复器械进行技能培训。合理利用资源,用好医保政策,让体能缺失的人群更有尊严的生活,提高困难人群的生活质量。
3、扶持“三个”产业,加快富民强镇步伐。立足资源优势,合理调整种植结构,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。一是通过土地流转、订单农业发展红梨等特色种植业,着力解决农民综合效益不高、竞争力不强、收入水平较低、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。重点规划后王曹、小国村、孙高薛庄、张村等“沿滏阳河老梨区”,种植面积达3000亩,11月份完成。与此同时重视培育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,注重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面临的种植零散困难,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。二是加大大枣产业扶持力度,围绕有基础、有特色、有潜力的黄口大枣产业,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,流转土地统一经营管理,对老枣树进行降高复壮,对新枣树实行矮化密植,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,急群从所急(传统小麦、玉米模式成本高,收益少),盼群众所盼(没有好的产业模式替代),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。打造“朱庄大枣生态种植研究基地”,对现有330亩7100棵枣树地进行流转。项目产生收益后农户按照所有权益享受项目分红,园区及林木管理经营权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。三是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。以西王孝村为试点,精准盘活村集体劣类土地,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的方式,打造食用菌种植基地,自建制菌车间,以辐射带动周边魏薛庄、东王孝、中王孝等村农民增收,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。
4、建设“一个”社区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依托红梨产业、生态观光等资源优势,打造集体经济示范基地,按照镇党委、政府整体规划,调配土地资源,今明两年重点打造孙高薛庄、王薛庄、魏薛庄新型农村社区,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,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。新型社区共涉及292户,1205人,村庄现域面积514.5亩,社区规划占地80余亩。建设过程中,成立村民自拆自建委员会,让群众自我决定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监督。在宣传教育上,帮助算好“成本账、增收账、舒适账”;在组织发动上,采取走出去学、集中起来议、入户走访谈形式,统一思想认识;在建筑设计上,推荐多种模式,让群众自主选择;在质量监管上,群众代表参加监督小组全程监管。
三、狠抓生态环保,助推乡村振兴
一是实施绿网工程,11月份完成朱圈路、龙薛路、龙赵路农村大外环两侧50米绿化任务。二是年内完成2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,对主要街道进行硬化、亮化,重点做好纳污坑塘、厕所革命等工作,全面提升村容村貌,改善人居环境。三是依托石津灌渠,争取完成南干二截渗、五方排渠、龙治河、武家沟的“引水扩面”工作,引导农民使用地上水,有效涵养地下水资源。四是严厉打击、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,清理、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。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,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河渠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;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,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。
四、建设“法治乡村”,保障乡村振兴
一是通过“乡村大喇叭”,利用早中晚时间定期播放法律知识,百姓耳边时刻响着法律法规,心中时刻装着法律法规,提高老百姓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,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。二是实施“雪亮工程”,首先启动贫困村雪亮工程建设,计划首批安装监控17个村。待贫困村完成后,积极筹措资金,逐步完成31个非贫困村的“雪亮工程”。三是严肃查处侵害农民利益的“微腐败”,依法打击“村霸”和横行乡里、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,营造稳定和谐、风清气正的乡村社会环境。四是重组张村、龙店村威风腰鼓队,重编“老鼓谱”,拯救“老文化”,寻访“老艺人”,以“聚人心、正风气、健体魄”为总要求,以新时代思想引领文化新风尚,助力和谐稳定乡村振兴。